世界石墨稀半導體在電子元器件方麵的研發又有新的進展
石墨烯(graphene)的問世,讓科技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一個(ge) 新的台階,在不久的將來,會(hui) 被應用到電子行業(ye) ,如CPU等,能將CPU的核心速度達到300G,人類將走進電子行業(ye) 的新時代。石墨烯是一種從(cong) 石墨材料中剝離出的單層碳原子麵材料,是碳的二維結構,是一種“超級材料”,硬度超過鑽石,同時又像橡膠一樣可以伸展。它的導電和導熱性能超過任何銅線,重量幾乎為(wei) 零。這種石墨晶體(ti) 薄膜的厚度隻有0.335納米,把20萬(wan) 片薄膜疊加到一起,也隻有一根頭發絲(si) 那麽(me) 厚。
以單層碳素原子形成的極薄的網狀物質,具有極強的導熱導電性能,較同樣厚度的鋼鐵要結實100倍。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AndreGeim,音,54歲)博士等人因研究出從(cong) 石墨提取出石墨烯的方法,於(yu) 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韓國人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韓國人金必立(音,45歲)教授被譽為(wei) 該領域世界頂級專(zhuan) 家之一。金教授在此次樸研究員的論文中以共同作者提名。
三星電子成功開發出可生產(chan) 比原有半導體(ti) 芯片速度快百倍以上的芯片的新型基礎元件。這就是以號稱“夢之新材料”的“石墨烯(Graphene)”製成的元件,是三星電子綜合技術院樸成俊(音,41歲)專(zhuan) 門研究院小組研究成果。該成果於(yu) 5月17日(當地時間)被刊載在世界最高權威科學學術期刊《科學》網絡版,預計不久將會(hui) 刊登於(yu) 印刷版中。
研究的要旨是“使用石墨烯,製成晶體(ti) 管”。石墨烯晶體(ti) 管比目前現有的半導體(ti) 晶體(ti) 管的傳(chuan) 導速度要快出數百倍。這可立即引發芯片的速度提升。芯片是由數十億(yi) 個(ge) 極小的晶體(ti) 管排列組成的。
如果石墨烯被很好使用,可以製成更快的晶體(ti) 管和芯片,科學家們(men) 早就關(guan) 注到了這點。因此,全世界都在競相開發研製石墨烯晶體(ti) 管。在這場激烈的競爭(zheng) 中,三星電子研究組率先揍響了凱歌。這得益於(yu) “在石墨烯上附上半導體(ti) ”的創意。如果要製成晶體(ti) 管,需要捕獲電子的技術,但在石墨烯內(nei) 部,這不是件容易完成的事情。在石墨烯上結合矽製成“蕭特基(Schottky)屏障”,該屏障的高度像水壩一樣時漲時降,以此來實現不斷反複捕獲與(yu) 釋放電子。三星電子將這樣的晶體(ti) 管起名為(wei) “Barristor”。“Barristor”是“barrier(屏障)”和“transistor(晶體(ti) 管)”結合而成的合成詞。
樸研究員說:“小組成員的專(zhuan) 業(ye) 多樣,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jue) 時而碰到的問題”。“學問融合的力量”是世界最先研發出石墨烯晶體(ti) 管的原動力。樸研究員畢業(ye) 於(yu) 首爾大學化工學係,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綜技院研究組擁有包括樸研究員在內(nei) 的7名成員,專(zhuan) 業(ye) 分別來自物理?化學?材料工程學等各個(ge) 領域。“要想製出可實際電子器械中使用石墨烯芯片,需要經過製出更小的晶體(ti) 管、以此基礎上構成集成電路,以及再進行大量生產(chan) 等多個(ge) 階段”,“將會(hui) 不懈努力,直到實現這一目標”。
製備方法:
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兩(liang) 種:機械方法和化學方法。機械方法包括微機械分離法、取向附生法和加熱SiC的方法 ; 化學方法是化學還原法與(yu) 化學解理法。
微機械分離法
最普通的是微機械分離法,直接將石墨烯薄片從(cong) 較大的晶體(ti) 上剪裁下來。
2004年Novoselovt等用這種方法製備出了單層石墨烯,並可以在外界環境下穩定存在。典型製備方法是用另外一種材料膨化或者引入缺陷的熱解石墨進行摩擦,體(ti) 相石墨的表麵會(hui) 產(chan) 生絮片狀的晶體(ti) ,在這些絮片狀的晶體(ti) 中含有單層的石墨烯。 但缺點是此法是利用摩擦石墨表麵獲得的薄片來篩選出單層的石墨烯薄片,其尺寸不易控製,無法可靠地製造長度足供應用的石墨薄片樣本。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長取向附生法是利用生長基質原子結構“種”出石墨烯,首先讓碳原子在 1 1 5 0 ℃下滲入釕,然後冷卻,冷卻到850℃後,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會(hui) 浮到釕表麵,鏡片形狀的單層的碳原子“ 孤島” 布滿了整個(ge) 基質表麵,最終它們(men) 可長成完整的一層石墨烯。第一層覆蓋 8 0 %後,第二層開始生長。底層的石墨烯會(hui) 與(yu) 釕產(chan) 生強烈的交互作用,而第二層後就幾乎與(yu) 釕完全分離,隻剩下弱電耦合,得到的單層石墨烯薄片表現令人滿意。但采用這種方法生產(chan) 的石墨烯薄片往往厚度不均勻,且石墨烯和基質之間的黏合會(hui) 影 響碳層的特性。另外Peter W.Sutter 等使用的基質是稀有金屬釕。
加熱 SiC法
該法是通過加熱單晶6H-SiC脫除Si,在單晶(0001) 麵上分解出石墨烯片層。具體(ti) 過程是:將經氧氣或氫氣刻蝕處理得到的樣品在高真空下通過電子轟擊加熱,除去氧化物。用俄歇電子能譜確定表麵的氧化物完全被移除後,將樣品加熱使之溫度升高至1250~1450℃後恒溫1min~20min,從(cong) 而形成極薄的石墨層,經過幾年的探索,Berger等人已經能可控地製備出單層或是多層石墨烯。其厚度由加熱溫度決(jue) 定,製備大麵積具有單一厚度的石墨烯比較困難。 包信和等開發了一條以商品化碳化矽顆粒為(wei) 原料,通過高溫裂解規模製備高品質無支持(Free standing)石墨烯材料的新途徑。通過對原料碳化矽粒子、裂解溫度、速率以及氣氛的控製,可以實現對石墨烯結構和尺寸的調控。這是一種非常新穎、對實現石墨烯的實際應用非常重要的製備方法。
化學還原法
化學還原法是將氧化石墨與(yu) 水以1 mg/mL的 比例混合, 用超聲波振蕩至溶液清晰無顆粒狀物質,加入適量肼在1 0 0℃回流2 4 h ,產(chan) 生黑色顆粒狀沉澱,過濾、烘幹即得石墨烯。Sasha Stankovich 等利用化學分散法製得厚度為(wei) 1 nm左右的石墨烯。 化學解理法 化學解理法是將氧化石墨通過熱還原的方法製備石墨烯的方法,氧化石墨層間的含氧官能團在一定溫度下發生反應,迅速放出氣體(ti) ,使得氧化石墨層被還原的同時解理開,得到石墨烯。
這是一種重要的製備石墨烯的方法,天津大學楊全紅等用低溫化學解理氧化石墨的方法製備了高質量的石墨烯